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书中6次提到了总书记的“温和”,总书记的笑容与温和是历经沧桑风霜的处变不惊,是始终坚持的待人和善、遇事沉着、踏实稳重的人格魅力,如春风般涤荡人心。在总书记的教导下,福建闽清籍无双臂残疾学生黄道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米玛次仁克服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志扎根西藏,四次驻村吃“苦”。他们把困苦当作平常,乐观面对苦难,从容不迫生活,展现了无惧风雨的“自然”生活态度,树立了逆境中奋起搏击的青年奋斗者榜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接力棒传递到了青年手中。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22汽制101阮义豪
为更好地引导我班学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活动,带领学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朋友的殷殷嘱托。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考察内蒙古大学
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启动“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就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认识世界,实现铸魂增智,更好地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意义,把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21汽制101班辅导员任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