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硕:挑战与坚持并存
到了本科,嘿嘿,那可真是个知识的大熔炉!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本科的课程更加深入和广泛,而专升本时形成得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我的学业压力得到了有条不紊的减轻。命运的齿轮总是不经意间开始转动,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考研指导讲座中,被一位老师兼学姐的优秀发言所深深吸引,校园里也总能看到23届备考的身影,想必在那时便埋下了一颗“我要考研”的种子。

生活就像一条小溪,身在其中时,会察觉到其中变化的力量。我像被魔力吸引一般,在2023年过年之前开始咨询考研事项,查询学校,请教学习方法。前期因为择校保守和不自信走了一些弯路,湖北工业大学是我暑假集训时更换的学校,这个热门学校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想早些打下基础,开学后便开始着手准备理论课的基础学习,因为绘画基础薄弱,手绘依旧是我的痛点。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我选择了适合我的画室,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手绘帮助,一边忙于专业学科的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基础绘画。

我离梦想十万八千里,我鞭长莫及,又马不停蹄。2023年5月,我争取到了图书馆自习室的位置,每天赶着早八到晚六的专业课,单词书是随身携带的宝贝,晚上去图书馆学习到闭馆,开始了我三点一线的流水线生活:宿舍—教室—图书馆。在这种忙碌奔波的生活下迎来了暑假集训,我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拖着沉重的行李,还有努力稳定的情绪,来到了武汉。日复一日的手绘训练,仿佛又回到了专升本的时期,很感激老师们给予我专业性的指导和思考方向。为了弥补和参加过高中艺考的同学们的差距,经常画到凌晨一点甚至三点,太阳升起后,继续赶着新一天的课程,我像一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缓慢的,努力的爬行。

结束了手绘集训进入了八月份的考研分水岭,也是所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我开始学习政治,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刷肖1000题,知识都是相同的,不必担心不同的资料会影响学习效果,政治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听徐涛老师的基础课做下知识储备。同时每天背二百个单词不间断,做两篇黄皮书的英语阅读后看颉斌斌老师的阅读解析或则唐迟老师的阅读方法论,还会积累田静老师公众号发的长难句,零碎时间学习。专业课的学习也不能落下,我根据任务安排一周一张的手绘,尝试根据不同主题替换不同元素。因为前期画室的理论老师已经带我们梳理了现代设的脉络,让我们对知识点有了大概的印象。我在暑假期间每天整理一个章节史论的思维导图,根据系统的归纳,挑重点和考点利用关键词的方式进行背诵,然后默写到纸上,提高记忆效率。


九月份开学后上完一个月的专业课,开始进入新的三点一线循环:宿舍—餐厅—图书馆。对于英语:依旧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背着单词书,英语开始了小三门的专项练习,其中半个月只练习新题型,半个月只练习完形填空,宋逸老师的完型技巧课听完醍醐灌顶。唐静的翻译课是在十一月初听了几节,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精力放在阅读上的多一些,每天固定两篇阅读,二刷甚至三刷阅读理解。作文是十月份开始每天晚上听一篇石雷鹏老师的课再写写背背。其实我在英语上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最后考英语时像在裸考,成绩和理想分数也有些落差。

钻研专业课: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知识框架牢记之后,脱离框架图笔记,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框架图,根据知识点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背诵和输出。虽然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但史论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尝试理解每个时期的艺术和设计背景、原因和影响,这样能够帮助更好的记忆和运用知识。因为坚持每天复盘和输入新内容,后期还需要在理论试卷上默写考点和真题,我的史论大概只背了四遍,我在网上刷到大家把专业课已经背七八遍了,还挺焦虑的,后来我也拿到了自己很满意的理论成绩。所以,不要被外界的节奏影响力自己的步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手绘这一块依然是我最担心的,每次画不出来就看别人的优秀作品寻找灵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老师的指导制定出万能的方案,根据院校的往年真题进行创作,后期卡时间模拟考一周一张的画,不断训练,提高速度。

关于政治:我大概十月中旬才看完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同步做的1000题练习,前期错误率还很高,这里大家不要泄气,很正常。11月份开始刷二轮1000题和肖八习题,每天拿着背诵手册进行复习,通过错题的积累不断地把知识点对应到手册上,不一定要全部背下来,对知识点有印象并且落实到做题,并且结合苏一的八套卷带背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点,其次我有个习惯:每天吃饭时间看八套卷的讲解课程,一轮一轮的反复观看。12月份肖四出来以后开始背诵大题,我依旧将苏一的大题带背视频和空卡的思维导图与肖老师的答案结合,一直背诵到考前。

对于九月到十二月的备考,我除了分享一些个人的学习方法以外,很多感受是一时难以言表却让我每次想起又热泪盈眶,哪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也有无数个如我一般的同学在默默地翻山越岭。查成绩的前一晚我失眠了,很紧张很心慌的点开查询系统输入密码,当看到不可思议的分数,我恍了神,哭了......

很久之后再回头看,我们终会发现,所有成功都没有捷径,惟有坚持努力,才有赢的可能。初心如磐,做笃行不怠的求学者。
对于一个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的我来说,这个分数心里还是没有把握,复试前的半个月孤身一人来到武汉,紧接着不可懈怠的准备复试。那段时间自己在一个小房间里经常背到崩溃,但是没想过要放弃,痛苦和焦虑并不影响本来要坚守的心,夜色难免凉薄,前行必有曙光。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推着我熬过了复试,如同泰戈尔所写: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如释重负的回学校赶论文和毕设,在这里万分感激梦瑶老师给予我学术和考研期间的倾囊相授与无私帮助。生活就像一个轮回,仿佛又回到专升本时期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光,清明假期回家,意料之外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只是遗憾姥爷无法亲眼看到了......

行文于此,已至尽头,在我热烈的二十四岁,献给笨拙又坚韧的自己。首先,感谢我的父母一直对我学业的支持,他们是我人生旅途中心灵的依靠,是他们的勤劳让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他们的厚爱让我站在父母肩膀上看世界。父母之恩,何以为报。最后,我想对过去平凡且努力的自己说一声谢谢,回首从专科到本科这五年的学习生涯中,收获颇丰,感慨良多,目光所及,皆是回忆。我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易。我相信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的未来!
人生海海,祝我们有帆有岸。